快手如何突破瓶颈:工具、社区、算法,以及关键的50%股权

财经
2020 02-08 15:30:09
分享

  快手如何突破瓶颈:工具、社区、算法,以及关键的50%股权

  2011 年我们就下定决心只做与信息流相关的事情,并开始系统地看所有与移动的社交和视频相关的项目,快手正是在这样的大逻辑下被我们发现的。其实每一代互联网的演进都是由于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每一次生态系统的变化都会产生许多机会,其中你可以有很多选择。但如果你关注最本源的东西,就会发现网络结构和内容两个因素主导着整个互联网的大生态系统。

  主导因素一: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在 PC(个人计算机)网页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着根本的不同。在 PC 网页时代,网页是基础节点,它是静态的,不能私有,所以搜索引擎就成了一个非常强势的结构,它是一个典型的树状索引。用户从谷歌或百度进来,搜索引擎会根据网站的内容相关度、链接权重,推荐给用户。基本网络拓扑结构如图 0.1 所示。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通过手机成为基础节点,网络结构以半封闭 App(应用程序)为主导,节点链接更加复杂,网络去中心化程度非常高,所以搜索引擎在移动时代失去了核心的位置。

  图 0.1 基本网络拓扑结构

  主导因素二:内容

  如果内容是不能流动的,那么它的价值就非常低,就如同放在一个静寂山谷中的一本书,没有任何商业价值。PC 互联网时代下的内容分发和获取成本很高,如果你对某个内容感兴趣,就需要输入准确的关键字,通过搜索引擎,打开许多不同的网页才能获取。2004 年 RSS Feeds(聚合内容)这个新的基因出现后,给内容的分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内容由过去你主动抓取转变为你被动接受,它可以根据你的特点与需求及时精准地推送给你,用户的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水的价值体现在流动带来的生态系统,如同水一样,内容也需要流转,而信息流有力地加速了内容的流动,所以信息流是整个互联网生态系统中非常核心的东西。同时,社交网络可以和信息流结合得非常好,Facebook(脸书)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从校园里开始帮助学生增加人与人的连接,并帮助他们分发内容,到帮助全世界的人增加连接和分发内容,如今Facebook 的月活跃用户接近 20 亿,日活跃用户达 13 亿,已经演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结构。最终,你会发现做社交项目的都是在构建一个网络结构。无论是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多对多的链接,都是为了分发内容,网络结构决定了内容分发的路径和效率。

  而在社交网络中,内容本身是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素,是分发的基本单位。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将来可能是 VR(虚拟现实)。而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内容载体,比文字的表达更直观,加之视频生产门槛及成本不断降低,与信息流结合所带来的更高效分发,必然会使视频内容迎来大爆发。

  我一直对视频非常感兴趣,也投资了很多相关的企业,比如早期的 PPS(网络电视软件)、迅雷,在 2004 年我还投资了一个在手机上做直播的公司,团队的技术能力很强,但最后却没有成功。经历过那个阶段,你会发现当时的应用程序可以做得很好,但大环境还没有成熟。到了 2011 年,我们就觉察到 Everything is ready(一切都准备好了)。当时 Facebook 与微博发展得已经不错了,而信息流也成了一个相对主流的形态,与手机紧密结合,能够实现非常好的传播效果。(2012 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 App 时间增速最快的 5 类应用见图 0.2。)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注:本次调查分析了 800 万个移动用户使用的所有应用程序分类,包括苹果的iOS(移动操作系统)、安卓系统、微软手机操作系统、黑莓手机操作系统等平台的应用程序。

  总结来看,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只有改变网络结构及内容,你才可能在一个领域里成为巨无霸。从 2011 年开始,我们就在寻找这样的机会,与信息流紧密相关的移动社交与视频便成了我们瞄准的方向。快手、秒拍,包括其他那些被我投资的公司都希望在特定领域里捕捉到生态系统中结构和内容变化所产生的机会。

  初见快手

  其实我先投资的是秒拍,当时韩坤(“一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还在酷6,我把韩坤拉出来创业,又拉了 PPS 的雷亮、张洪禹和我一起做韩坤的“个人天使”。后来,我的同事 Elwin(晨兴资本合伙人袁野)向我推荐了快手,当时快手还是一个 GIF(图像互换格式)工具,叫作 GIF 快手,直到2014 年 11 月,才更名为快手。

  那个时候,在手机里做一个 GIF 动图,难度挺大的,既要尽可能少占内存,操作又要能够简单易上手。而程一笑(快手科技创始人)把 GIF 这个工具做得非常简单,你只要有一点创意就可以,这样,有趣的动图很容易就在微博上传播起来。所以快手最早的那批用户非常贴切地说是一批有创意的动图爱好者。

  虽然快手早期的产品是 GIF 的形态,但它和视频一脉相承,一张一张图片就如一帧一帧的视频,不过它和秒拍却是两个不同的切入点。其实对投资人来说,我们知道大方向是什么,但具体选什么点切入,我们根本无法判定。

  当初看快手觉得做 GIF 的切入点挺好的,事后你再看会觉得那个时候直接做视频会更好。但那时候做视频的人都很“傻”,当初韩坤做“一下视频”是很痛苦的,因为根本没有人用用户也不知道拍什么。

The End
网站介绍,适用于多行业站点,您可以在后台>全局配置>定制标签>站点介绍中进行修改此区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