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论(X)A级景区的自我修养,这大概是近几个月来比较热门的话题。原因就在于,A级景区复核潮高调来袭,常态化监督走向趋严的信号愈发强烈。
 
  一部分(X)A级,包括4A级景区摘牌,一部分景区新加入评级,被业界描述为“刮骨疗毒”。在处理公告中,“环境卫生差”、“厕所革命滞后”这样的关键词被划了重点,矛头很大一部分指向了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7年,“拯救洱海”行动关停上千家餐厅客栈的历史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如今,复核风暴席卷了全国各地景区,不能让“风景好”、“环境好”、“生态优美”这样的标语只停留在宣传页上,放任商业化的入侵打破景区的“真、优、美”。
 
  值得一说的是,对于景区的复核,也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愈加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手段的多元化。为了打好标志性的七大战役,我国展开了“天、空、地”三维一体的拉网式排查,这也让各大景区逐渐被扩进了监测体系中,便于展开更全面的生态检测。
 
  同时,由于环境监测搭上了高科技顺风车,想要从景区复杂多变的环境形态中获得真实准确的数据相较之前更容易一些。例如景区生态环境监测的无线通信技术系统,能够通过快速获得PM2.5指数、二氧化碳浓度、噪声等级等指标数据。
 
  而在各种非常规地形下,无人机环境数据探测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库、AI人工智能分析等都已经陆续入驻环境监测管理平台,这对景区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动态监督显然也是相当有利的条件。
 
  那么,对于景区来说,该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呢?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一些经验还是相通的,本文梳理了以下几条:
 
  ① 政策标准的规束是形成压力的必要途径之一。例如杭州西湖景区《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作业管理标准》刚刚出炉不久,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标准对于作业人员配置,设施设备配置和保养,不同类型的保洁,道路机保洁机械化操作频次,公厕环境卫生控制指标等给出了具体要求。
 
  ② 厕所改革要跟上。环境卫生“脏、乱、差”有一部分也是厕所卫生问题导致的,现在全国都在进行“厕所革命”,景区厕所改造也不能落后。作为景区的门面之一,如厕难、如厕脏的问题要重点解决,而目前迎着“厕所革命”的东风,环保厕所、、等选择正在向景区敞开。
 
  ③ 文明旅游新风尚值得发扬。针对景区变垃圾场这个问题,除了景区自身的保洁工作要跟上外,宣传文明旅游也需要纳入议程中。如鼓励和监督游客将垃圾丢入垃圾桶,或者自带垃圾袋,现在有一些景区明令禁止自带食品入内也可以视为减少垃圾产生量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能够从根源入手,形成文明旅游风尚是治本之策。
 
  ④ 景区管理常态化。对于“重开发,轻运营”、“重创建,轻提升”的现象,隔三差五的“体检”可以让景区管理保持高度的警戒状态。动态化监督,精细化管理,通过标准提升补短板、促发展,这将是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直面的改变。
 
  另外,专家提醒称,景区商业化运作是把双刃剑。而不论是怎样的开发,都应该谨守“环境”底线,保持景区吸引游客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格调才不至于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