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0月11日,为应对气候变化,新西兰公布了对农场动物温室气体排放征税的计划。
这项计划旨在让农民为其饲养牲畜所排放的气体付费,这些气体包括牲畜放屁或打嗝排出的甲烷气体,以及牲畜尿液中排放的一氧化二氮等。因此也被一些人戏称为“放屁打嗝税”。
新西兰成大洋洲减排“顶梁柱”
“放屁打嗝税”当然是戏谑的说法。准确地说,其为“碳税”,或者说这是碳定价机制的一环。
长期以来,碳定价机制都被认为是实现全球减排、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有效方式。其中,温室气体控排的主要手段有碳税和碳交易两种。采用碳税制时,政府设定碳价,让市场决定总排放水平;采用碳交易机制时,政府决定总排放水平,让市场决定碳价。
上世纪末,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讨论焦点。1997年,100多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同时提出三个灵活的减排机制。
2005年1月,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碳排放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可交易商品,全球碳市场初步形成。尽管迄今没有形成全球统一碳市场,其发展步履也难言一帆风顺,但整体趋势仍然明确。
世界银行《2022年碳定价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68种直接碳定价机制在运作,另有3种正在推行中,包括37种碳税和34种碳排放交易体系。运行中的碳定价工具覆盖全球2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021年全球碳定价收入约为84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了近60%。
在全世界欧洲领跑、美国加州一枝独秀,澳大利亚废除碳税、碳市场计划也未按计划运营的背景下,新西兰成为大洋洲的减排“顶梁柱”。其碳交易体系自2008年开始运营,是目前为止覆盖行业范围最广的碳市场,包括了电力、工业、国内航空、交通、建筑、废弃物、林业。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新西兰的农业也被涵盖在内,只是当前仅需要报告排放数据,尚不需要实际履行排放义务和责任。